Food court

Food court在新加坡相當普遍,可以說它遍布新加坡每一個有人聚居的角落:每個公共屋邨和商場必定會有一個 Food court,另外還有一些私營Food court(今年在摩士街的兩邊街口就多了兩個這類型的Food court)。公共屋邨的Food court通常比較大,沒有空調;而位於商場內和私營的Food court就會有空調。在有空調的Food court吃東西一般都比在沒有空調的Food court吃東西貴,差價就是「冷氣費」。要理解以上各種Food court在環境、食物、人流各方面的分別,我們可以作這樣的比較:

﹣商場內的Food court ﹣跟香港購物中心或商場內的Food court差不多,食物選擇通常都比較多,價錢比較貴(但相比起在餐廳用膳還是相當便宜),是打工仔或年青人出外消費常到的地方。

﹣公共屋邨的Food court﹣就好比香港街市大樓熟食中心或者是它的迷你版,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有蓋大排檔,通常只有風扇沒有冷氣,食物選擇相當多,唯獨欠缺西式食品。通常都會有以下幾種:茶水亭、炒粿條、雞/鴨飯(燒味)、粥品及「兩餸、三餸飯」。通常只有午市和晚市,是整個屋邨的飯堂。一家大小、不分老幼,都一一放棄了家中的廚房,只因為去Food court食晚飯可能比煮飯還要便宜。

﹣私營Food court﹣有時會是有蓋大排檔的升級版(即有冷氣),有時會是廿四小時或營業至深宵的迷你熟食中心,這兩種,你都可以在牛車水找到。

在不同的Food court、不同的時間,我看見過種種奇怪的人。

有在Food court「嘆冷氣」的中老年人。他們跟在香港大型購物商場內「嘆冷氣」的老人家一樣,可能在家裡沒有冷氣或者是「廉電費貴」,所以選擇待在Food court看報紙或「打牙“較”」,一坐通常就是一個下午。

有無所事事的人。跟「嘆冷氣」的人差不多,只不過他們不一定出現在有冷氣的Food court,你一樣可以在沒有冷氣的Food court見到他們。他們也是看報紙、「打牙“較”」,有的甚麼都不做,就坐在一旁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人,有的甚至去「揾周公開枱」。總之這一群可以說是新加坡的「維園阿伯」,分別只在於他們不議論時弊,也不會下棋。

有睡衣怪客 。晚上十一時左右,曾經看見過一個穿著睡衣在Food court「食宵夜」的男子。他身上穿的是一套(中)國產綿質長袖白色底啡色幼直紋的睡衣,腳上穿的是(中)國產深啡色「露趾」男裝「膠拖」,那時候他好像正在吃炒粿條之類的東西。我只不過是路過這個Food court,不過他實在相當觸目,所以我忍不住多看兩眼。

有Funny face老人。Funny face是尚敏的形容。有時在Food court見到一些老人家,可能是由於在年輕時捱過苦、吃過苦頭,再加上氣候和種族的關係,他們比不上其他老人家皮光肉滑。他們皮膚棕黑,滿面油光和皺紋,穿著薄薄的「底衫」和藍色的「人字膠拖」,在Food court內徘徊。他們臉上有過分深刻的皺紋,皮肉開始下垂變形,沒有甚麼表情而目光卻又帶點天真,真的是有點詼諧。偶而路過Food court見到這些老人家,我和尚敏都會忍不住笑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