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今圓領工藝

圓領袍

圓領袍盛行於唐、宋、明朝,可惜由於年代久遠,存世文物不算多,且大多數文物的保存狀況並不理想。文物狀況比較完好的,要算山東孔府舊藏的六十多件明代袍服。因此,探討圓領袍的製作工藝,主要參考明朝的圓領袍。

明朝袍服的圓領,既有平整的,亦有拱起的。拱起的圓領袍製作工藝,參考了兩件孔子博物館藏品:明代玄青色盤領紗袍及明代紅色妝花紗雲肩通袖膝襴蟒袍(見文末參考資料)。雖然無法看到實物,但在「大明風物志」的微博能夠找到相當清晰的圖片,可以一探當時圓領袍的做工。從圖片可見(圖一及圖二),當時的做領方法與現在常見的圓領做法很不一樣。網絡上就有一位服裝專業的博主發現了這一點,並製作了相關的視頻(連結見文末參考資料),示範了她透過觀察圖片而推斷出來的「抽繩法」。

圖一:明代紅色妝花紗雲肩通袖膝襴蟒袍(圖領部分)
圖二:明代玄青色盤領紗袍

參考了這位博主的方法,我嘗試做了兩條圓領(圖三)。「抽繩法」的難度在於如何在不用領襯的情況下令領子拱起,並且控制拱起的弧度。單看圖片我們無法知道明代的工匠用了甚麼材質的繩子。明代玄青色盤領紗袍的衣料輕薄,繩子卻是挺結實的。而我在做試驗時發現要找一條合適的繩子殊不簡單。關鍵是繩子要足夠結實和堅挺,才能夠支撐起拱領,而且即使能令領子拱起,要控制圓領的型狀卻又是不可能的。所以最終還是放棄了採用這個方法來製作當代襴袍的圓領。

圖三

花邊工藝

既然無法用「古法」去達至理想的效果,那麼就只好用已知的工藝來達到目的。用45度斜紋布條做成一條圓領,正是中式服裝工藝中的花邊工藝。首先在已經繡製好的斜紋花邊反面挖漿,然後透過歸(縮溶)拔(拉伸)的手法將花邊整燙成一個平整的圓型,然後縫合在領圈上。 

當代襴袍的圓領

當代襴袍的圓拱領經由設計師以UV Mapping的運算法在紙樣上處理了拱起的弧度,製作上就採用上述的花邊工藝手法來包裹領襯。當代襴袍的圓領呈螺旋狀,由於無法完全平舖來歸拔布料,所以只能一邊燙一邊包裹領襯,增加了製作難度(圖四及圖五)。最後領口再包一道緄條(傳統緄領口的工藝,這道緄條又稱作豆角),模仿明圓領袍上的抽繩部分(圖六)。單論工藝,是以近代的手法去模仿古老工藝的視覺效果(圖七)。

圖四
圖五
圖六
圖七

L’impression du temps, the printing of time.時間的印記:

《當代襴袍的歷史、美學及細節》

參考資料:

「大明風物志」微博:2022年1月15日博文【孔府舊藏玄青色盤領紗袍】及 2022年1月16日博文【紅色妝花紗雲肩通袖膝襴蠎袍】

【汉服制作】【端庄敦厚明】从宋代到明代的一种领型制作工艺(上)

汉服制作】【端庄敦厚明】从宋代到明代的一种领型制作工艺(下)

【汉服制作】【端庄敦厚明】明代圆领的制作教程及相关工艺常识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